首页» 课程介绍» 课程设立背景

课程设立背景

  

  2015年,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了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。

  2017年12月,北京市在国内首次发布关于自动驾驶上路测试的相关政策文件,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智能车辆研究热潮。与智能车辆技术如火如荼的发展大潮不相配的是,人才的紧缺。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。

  《中国制造2025》也对高校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,尤其是在“智能车辆技术”这一新兴领域,如何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培养具有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、创新创业能力的“智能车辆技术”人才,为《中国制造2025》提出的“到2025年,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,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、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,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”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。

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2016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中,在全国率先开设了“智能车辆基础”课程。

  2017年上半年,开展了课程第一届教学实践。把实验室开发的真实智能车开到了研究生楼下,在教室里进行理论教学,在教学楼外进行实车教学,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。

  2017年下半年,智能车辆课程立项为北京理工大学“明星”课程培育项目,在课程建设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,从课程内容设计、课程教学条件建设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建设。通过该项目,开发了构成智能车辆系统“机械-传感-规划-控制-执行”等方面的有机联系过程的动态多媒体课程软件;设计了智能移动教学平台。该项目建设成果在2018年课程第二届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具体实践。

  2019年3月,研究生院邀请学堂在线雨课堂资深培训师来学校介绍基于“雨课堂”的智能教学实践探索。课程组尝试运用“雨课堂”这一智慧教学手段开展智能车辆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实践探索;并在2019年上半年第三届智能车辆研究生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具体实践。